第272章 “类己”_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
第二书包 > 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> 第272章 “类己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72章 “类己”

  刘恒哭的捶胸顿足,脸上的泪水划过脸颊滑入衣衫,他整个人显得十分崩溃,发冠都掉落在地上,像是一个在大街上哭闹的泼妇一样。

  陈彼看着刘恒的“表演”,心中无奈的很,但脸上的神色却依旧是一副悲戚的神色。

  “陛下何必如此?”

 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,像是表达自己心中坚定的信念一样。

  事实上,也正是如此。

  陈彼只是看着刘恒说道:“启禀陛下,陈氏所牺牲的那四位子弟在临死之前,依旧传信。”

  他将手中的信件递给了刘恒,刘恒愣了一下,而后接过陈彼手中的信件,仔细的看着那信件中所书写的内容。

  书信很简单。

  其上只是写明了这四位弟子在抵达这桂阳郡之后所遇到的事情,并且陈述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遇到的遭遇。

  有一句话,让刘恒看了都觉着真实的心痛了一瞬间。

  他猛地握紧了拳头,手上青筋暴起。

  那句话是这样的。

  “或有不测,然则不悔;陈氏为人,问心无愧。望父母谅之,儿再拜首。”

  这是那几位给自己父母的家书,他们在死之前就已经看出来自己或许会遭遇不测了,但他们没有后悔,也没有退后。

  甚至到了最后也只是简单的一句。

  “望父母谅之。”

  五个字,写尽了这几人心中的忠义。

  一滴泪从刘恒的眼角滑落,这一次,没有嚎啕大哭声,没有表现的成分,而是货真价实的落下了这一滴帝王的泪水。

  他这一刻是真切的伤心了。

  “陈相,怎会如此?”

  刘恒虽然明白,但他依旧不理解的问道:“他们难道不能够逃走么?若是他们想走,朕不信桂阳郡那几个逆贼还敢对他们动手。”

  “就不能先离开,然后回朝廷禀告之后,朕令率兵来攻打此地么?”

  “何苦牺牲自己?”

  陈彼神色依旧不变,他看着刘恒说道:“陛下。”

  “若是这几位子弟走了,那么桂阳郡的人就有数不胜数的时间可以消灭证据,可以将这一切都当成没发生过。”

  “届时,陛下以何等借口出兵伐乱呢?”

  陈彼闭上眼睛,死的这几位陈氏子弟,都是陈氏中较为拔尖的人物,难道他就不心疼么?不,他当然是心疼的。

  但

  正如这四人在书信中所说的一样,为民平乱、铲除奸佞,可以自己的血洗之。

  刘恒叹了口气,看着陈彼轻声道:“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。”

  “朕对不住陈氏啊。”

  后元三年,冬十一月。

 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,天子做了一个令众人有些讶异,但又觉着正常的举动,他下达了一封诏书。

  天子诏令:为陈氏四位弟子迁墓,陪葬皇陵。

  是的。

  当今天子的皇陵还未曾修建好,甚至还没有开始动工,但却已经选好了地址,此时刘恒便是给了这四人一个天大的荣耀,陪葬皇陵!

 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天下人都有些侧目。

  桂阳郡当地的老人们守在陈氏子弟的坟墓之前,他们不允许有人打扰这四位子弟的沉眠。

  在这个较为落后的南方地区,人们不懂得什么是陪葬皇陵的荣耀,他们只知道人安葬在土中后再次挖出,是掘墓!

  这是天大的侮辱!也是天大的事情!

  他们哪怕是死,也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
  而这件事情传出去后,天下人纷纷侧目,所有人都在惊叹。

  曲阜,孔家

  孔家当代家主不由得感慨了一声,哪怕他此时与陈氏是敌人也是一样。

  “唉——”

  他长长的叹气声回荡在大殿中:“那里的人不知道陪葬皇陵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荣耀,但他们不愿意有人打扰陈氏子弟的安宁。”

  “为此他们宁愿冒着杀头的危险,也要违抗圣旨。”

  “听闻那里的老人身上穿着寿衣,将棺木放在一边,随时准备被杀了之后可以安葬,甚至他们都做好了准备在死后安葬在陈氏这四位子弟身边,在死后也要守护他们。”

  “这足以见陈氏这四位子弟的德行啊!”

  他的面前,一直与他有些不对付的颜家当代家主也是有些感慨。

  颜坤,颜回的后人。

  他秉承着的也是当年颜回所坚持的“法则”,谨言慎行,少说多做。

  此时就连他也没有忍住,声音中带着赞叹:“陈氏那四位子弟,一定是做出了如同古代圣贤们一样的举动,才能够让当地的黔首如此啊!”

  “即便是先祖再世,恐怕也要称叹他们的德行高尚!”

  这才是真正的品行高尚,即便是他们的敌人也在听到他们的举动时候,不由自主的赞叹出声。

  而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回了长安城中,刘恒也同样在感叹着这件事情,他没有想到当地的黔首们会做出这样的事情。

  他低着头看着那下方的绣衣使者:“这四位子弟去往桂阳郡的时候,是否还做了其他的事情?”

  那绣衣使者便将这四人的一举一动都老老实实的交代了出来。

  刘恒听完后,闭着眼睛,心中情绪激荡。

  这四人为了他刘氏的天下,竟然能够这般的尽心尽力么?

  他不知道,陈氏的子弟为的从来不是某一家某一姓的天下,而是天下的黔首!而是为了诸华诸夏!

  他再次赞叹而又叹了口气的说道:“朕是时候该立太子了啊。”

  刘恒轻声道:“传朕旨意,立皇嫡长子刘启为太子,封刘武为代王,令代王刘武持节往桂阳郡,为陈氏四子披孝守终。”

  “三年后返京都。”

  刘恒闭上眼睛。

  之后声音继续轻声道:“追封陈氏四子为青紫俸禄大夫,加封忠武候,于桂阳郡为忠武四候立庙树碑以记,庙成之日,朕亲自提字。”

  忠武候庙!

  这是最高的荣光了。

  身旁的内侍低声道:“诺。”

  后元四年,春。

  天子诏令,为陈氏四忠武侯立庙,且令代王刘武持节往桂阳郡,为其四人守孝三年,这几乎是让刘武当那四人的子嗣了。

  天下众人听了纷纷感慨。

  天子实在是太过于仁德了,知道这四人家中孩子最大的不过三岁,最小的尚且在襁褓中,定然不能为陈氏四子守孝,于是便令刘武前去。

  而有些朝臣则是心中翻涌起来另外的情绪。

  天子赦封次子刘武为代王?

  这是什么意思?

  有人开始有新的心思了。

  毕竟,如今若是要论哪一个王更加高贵的话,那么众人一定会说是“代王”,为何?

  因为“代王”是当今天子未曾等登基时候的封号!

  难道天子有意让代王接班?可这个时候又为何立刘启为太子?

  这着实是一个问题。

  而这个时候人们则是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,另外一个老刘家的传统技能。

  “类己”。

  东宫

  陈拓为太子少师,此时自然是可以进出东宫的,事实上东宫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了,各种各样的官员都十分明确。

  此时,刘启脸上带着些许难受。

  不算悲痛、不算阴沉。

  他只是平和的询问着陈拓的意见:“老师,父亲多次感慨,我不像他,反而觉着刘武更加类他。”

  “此时又加封刘武为代王,您说父皇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”

  “难道父皇又觉着刘武适合成为太子?”

  “可父皇为何让我成为太子,入住东宫?”

  刘启实在是想不明白刘恒的逻辑和想法,所以他决定干脆利落的不想了,直接询问自己的老师。

  是的,此时的刘启已经正式拜师陈拓,且是真正的那种拜师。

  他可以称呼陈拓为“师父”而不是“老师”的那种。

  陈拓神色更加平静,他大概是能够理解刘启想法的,所以没有什么疑惑,只是淡淡的说道:“殿下放心就是了。”

  “无论陛下如何夸耀那位代王类己、无论怎么赦封、宠爱他,成为太子的人都只会是您,也一定是您。”

  他的眉目淡淡的:“陛下不过是为了弥补当年自己心中的那些许愤怒罢了,但他却恰恰忘记了另外一件事情。”

  “陛下的情况与高皇帝不同。”

  弥补自己心中的愤怒?

  刘启脸上带着茫然:“老师,这是什么意思?难道其中还有高皇帝旧事么?”

  陈拓微微一笑:“殿下,您应当知道当年的高皇帝曾经当着先皇的面多次夸耀“刘如意”类己,而指责先皇“不类己”吧?”

  刘启点头:“的确是这样。”

  陈拓嘴角的笑容更加嘲讽,只是这些嘲讽中带着些许的无奈。

  “所有人都觉着这话只伤害到了先皇,却没有想到他伤害到的不仅仅是先皇,而是其余所有和高皇帝不相似的殿下。”

  “其中就包括了如今的陛下。”

  “今上在昔年,不过是一个不受宠爱的皇子罢了,他大抵上连听一句“此子不类我”的机会都没有。”

  “如今成就了至高之位,当然是想要找到一个“类己”的皇子,大加称赞。”

  “然则天子的性格十分平和,哪怕是在这种情况下,他也不会寻找一个非皇后所出的、非殿下一母同胞的孩子来称赞,于是他便称赞代王,哪怕代王更加像的并不是陛下、而是高皇帝。”

  说到这里,陈拓停顿了一下,继而挑了挑眉毛:“或许正是因为代王类高皇帝,所以陛下才会夸赞吧。”

  刘启听着陈拓的话语,脑子有些懵懵的,他看着陈拓问道:“所以,老师的意思是我的太子之位十分稳固?”

  “父皇夸耀武弟也好,封其为代王也好,都是因为当年的旧事影响了情绪,但是父皇并不会在正事上出问题?”

  陈拓点头:“不错,正是如此。”

  他笑着说道:“您放心就是了,这一点,我可以做保。”

  陈拓说完后,更正了话题,看着面前的刘启说道:“倒是殿下,您怎么还有时间思考这些小事呢?”

  “如今您的时间当用来思考朝堂政务。”

  他的声音严肃:“比如大汉今时的灾情、再比如孔家那位家主以及儒家诸位大儒联袂而来,准备立“儒学”为正统的这件事情。”

  刘启听到这里,神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。

  比起“类己”这种小事,他的确是应该更加关心这些事情。

  毕竟再怎么不类己,也没什么用。

  当年高皇帝也觉着先皇不类己,可先皇不照样是成了皇帝?

  说句大不敬的话,高皇帝甚至觉着除了刘如意之外,没有人类他,其中也包括了如今的天子,他的父亲,可他的父亲不照样是成了天子么?

  至于那个类己的刘如意?

  如今正在深宫之中被囚禁。

  这样一对比,其实刘启对“类己”这件事情反而是没那么建议了。

  他看着陈拓问道:“老师,此时商山四皓也在长安,孔家那位家主、儒家诸位来此的目的,恐怕并不单纯。”

  “儒家为正统的话,只怕也会在朝堂上占据更多的“势力”。”

  “毕竟要想推动一个学说为正统,恐怕就要牺牲掉其他的一部分学说了。”

  刘启看着陈拓轻声说道:“老师,我们都知道,如今在朝堂上占据势力最大的便是“陈子”的学说与思想,哪怕这种思想暂时还未曾有一个完成的名字。”

  他叹了口气:“儒家,只怕是针对老师而来。”

  “针对陈氏而来。”

  陈拓却并没有如刘启想的那样的愤怒,反而是更加平静。

  他只是淡淡的开口道:“便让他们来吧。”

  他的眉宇中带着一抹古怪的神色:“前些时日,一位族弟给我来了信,说是他们研究的东西有了成果。”

  “我正在思考该如何让这个成果问世,如今正巧是有了个对手。”

  “倒也是冥冥中的一种缘分了。”

  刘启看着自己的老师露出这种神色,一时之间有一种不知道该同情谁了。

  毕竟上一次这位露出这种笑容,受伤的是整个赋税寺的人

  驿馆

  商山四皓、孔云、贾谊等人面对面而坐着,脸上神色莫名。

  周术微微叹了口气:“一定要这样做么?”

  “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与陈氏和平共处呢?”

  他并不想要与陈氏为敌,这并不是因为陈氏的品性好,而是因为陈氏实在太过于强大了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lggi.com。第二书包手机版:https://m.alggi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