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1章 争_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
第二书包 > 千年世家: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> 第291章 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91章 争

  陈秋一脸无奈的回头看向陈辟:“能有什么苦战?他们三位的斗法,我可不想参与进去。”

  “明天就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哑巴就好了。”

  “听不见、看不见、说不出。”

  陈辟嘿嘿一笑,他事实上比陈秋看的更加明白:“兄长啊,难道你不想参与进去,就能够真的躲过么?天子今日为何要来?拓叔祖今日为何要来?晁老先生今日为何要来?”

  “三人来,是为了告诉你。”

  “你不能拒绝,不能不发声,伱必须是要站队。”

  “这是他们的劝诫,也是他们的警告。”

  陈秋的脸上带着苦涩,事实上在前些年陈彼去世,而他没有及时接管陈氏所有人脉的时候,就已经预告着今日之事的发生了。

  陈拓和晁错的争论,真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政见之争么?

  其实不是。

  他们之间是“陈氏正统”之争。

  事实上他们两个谁都算是陈氏正统,谁又都不算是陈氏正统。

  说他们都是陈氏正统是因为他们一个是陈氏的弟子、衣钵传人、另外一位则是正儿八经的陈氏子弟。

  说他们都不是陈氏正统是因为,陈氏此代的家主是“陈秋”,陈氏的嫡长子、陈氏的嫡系血脉,这才是正儿八经的陈氏正统。

  天子也同样这么认为。

  所以,才有了天子不断催促陈拓令陈秋、陈辟二人入长安城的事情,所以才会有陈秋两人的母亲同样逼迫着这两个人来长安城的事情。

  正是因为正统的陈氏传人不争,所以才导致了陈氏党羽之间的争。

  天子无法容忍这样的争斗,因为这样的争斗已经影响到了朝廷的稳固。

  在过去的六年时间内,身为御史大夫的晁错和身为丞相的陈拓两人争斗不休,身为太尉的周亚夫资历太低,比不上这两个人,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。

  朝中地位、辈分、资历三者能够和这两位比的人实在是不多,所以本来凝固为一体的陈氏一脉开始分化。

  这种分化最开始的时候对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,所以天子在一开始没有阻止他们的争斗,唯有他们两个争斗,唯有陈氏分裂,这样天子的权利才能够扩大,他才能够变成真正的天子。

  可是,当这种争斗逐渐的进入白热化的时候,天子就开始不满了。

  因为这已经影响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转,晁错和陈拓两人因为政见不合,因为争夺正统,所以开始有了私心,一些明明利国利民的政策,他们两个却因为是对方提出的而坚决反对。

  他们两个之间的争斗,早已经不算是普通的争斗了。

  他们两个早已经在这个巨大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了。

  晁错和陈拓两个人需要另外一个人的出现,这个人最好能够压得住这俩人,将这两个人从战火的泥潭中打捞出来。

  天子看来看去,找来找去,最后也只找到了一个、或者说两个合适的人选。

  那就是“陈秋”“陈辟”。

  为何?

  因为这俩人是真正的陈氏嫡系,哪怕是陈拓的辈分比较高又能如何?他不属于嫡长一系,那就是白搭。

  陈秋再次叹了口气说道:“弟弟,你觉着这一次拓叔祖和晁先生想让咱们来长安城么?对咱们入长安城,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反应呢?”

  陈辟打了个哈欠,他的脑子自小就很管用,只是一直不喜欢用在政务上。

  这会为了早日让自己的“哥哥”成为顶梁柱,帮助自己实现愿望,所以这会已经开动了自己的脑瓜子:“其实很简单,刚才拓叔祖和晁先生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了。”

  “晁先生希望咱们入长安城,因为他不满意的仅仅只是拓叔祖的“身份”,也不满意拓叔祖的政见。”

  “他觉着咱们两个年纪小,比拓叔祖好忽悠,年轻人么,火气大、心火旺盛,稍微刺激两下很有可能就和他站在了同一战线。”

  陈辟挑眉说道:“你信不信,明日朝堂之上,一定会有诸王的使者上殿。”

  陈秋转过头:“你的意思是,那诸王使者会是晁先生安排的?”

  陈辟摇头:“不,一定不是,但晁先生的人一定在诸王身边说了些什么,让这些人胆敢在朝堂上的态度表现的十分“令人愤怒”。他们是故意这样做的,为的便是激怒你我。”

  陈秋皱眉:“晁先生和诸王有所勾结?”

  陈辟摇头:“一定没有。”

  “晁先生想削藩啊,他属于一日都无法忍耐的那种人,想要坚决的将诸王给赶尽杀绝,并且是在短时间内。”

  陈秋叹气:“可这是不可能的。”

  “诸王的祸患,早在高皇帝时期就已经埋下了,后世中,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件事情。”

  “除非再造乾坤。”

  陈辟沉默,继而说道:“所以,这便是当年父亲、大父心中悲叹的原因,不是么?”

  陈秋微微嗤笑一声:“这是大汉的立国之法,也同样是大汉的疾病所在,你我没有办法可以治愈这处顽疾,但却能够延缓。”

  他看向陈辟:“弟弟,你觉着晁先生和拓叔祖哪一个对了?”

  陈辟不说话,只是沉默着,过了片刻后,才在陈秋的坚持下叹了口气:“事实上,我以为晁先生的坚持是对的,诸王之祸乱,越拖越严重,哪怕到了之后我们有办法可以将诸王横扫,也变得没有办法了。”

  “之后,按照父亲所留下的办法,即便是到了大汉结束的时候,也无法完全将封国削除。”

  “因为前面的封国逐渐的变小,但是一定会有新的封国出现。”

  “当第一个巨大的封国尚且不曾完全消失的时候,新的斜阳已经蚕食着他的尸体而出现。”

  “天子不绝,封国不绝。”

  “二者在大汉立国的时候,就已经纠缠在一起,无法分开了。”

  陈秋说道:“那么,你觉着晁先生的方式更合适?”

  陈辟再次摇头:“不,我觉着父亲的方法更加合适。”

  陈秋挑眉:“为何?”

  “你方才不是说,按照父亲的方法,封国永远无法断绝?”

  陈辟只是冷笑一声:“即便是按照晁先生的办法,封国也无法断绝。”

  “因为天子永远会有儿子!”

  “且永远不会只有一个儿子!”

  “天子的位置却永远都只会有一个,天子把这个位置给了嫡长子的话,那么其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?”

  “就算咱们的这位陛下狠狠心,不理会其他孩子的死活,可只要后世之中有一位帝王心疼自己的孩子,那么封国制度就会再次蔓延开来。”

  陈辟冷声说道:“导致这样做的原因,是嫡长子继承制度!”

  “是因为在夏朝之后,所有的皇帝也好,王也好,天子也好,都将这天下当成是自己的私有物了!”

  “所以他们觉着这天下是他们的!”

  “就像是分饼子一样,理所当然的想要将饼子分给自己人。”

  陈秋在一旁沉默着,他知道自己弟弟的政见和现在所有人都不同,甚至和陈氏都不同,他太过于激进,太过于朝前,所以在大部分的情况下,他都沉默不语,并且不打算代表陈氏。

  “唉——”

  陈秋叹了口气:“罢了罢了,明日去看看情况吧,若是如同弟弟所说的一样,那我又能如何呢?”

  “其实在来了长安城之后,你我本就没有了选择,不是么?”

  陈辟不做声,只是朝着自己的院子走过去,脸上的神情中更带着些许憋闷了。

  得到了屋子中,将烛火吹灭的时候,陈辟才是叹了口气,在内心里面为自己今日的表演而默默的赞叹。

  是的。

  表演。

  陈辟和陈秋两兄弟并不敢在这府邸中说什么自己的真心话,当然了——方才陈辟所说的大多数是出自内心的想法,他只是装作不知道“绣衣使者”的人在听着而已。

  景帝将兄弟二人传唤到了长安城,怎么可能放过陈辟,让他去做所谓的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呢?

  他真正想要做的,是让陈辟和陈秋收回属于陈氏主脉的权柄之后,两兄弟再次争斗起来,这一次他会提前将两个人的争斗限制在某些范围之内。

  如此一来,既不会影响到天下的安定以及朝堂的运转,又能够顺理成章的收回一部分的权利。

  自古君王多无情。

  陈氏这么多年来经历的有情有义的帝王,也不过是只有两位,一位乃是当年的二世皇帝扶苏,一位便是先皇“孝文皇帝”罢了。

  陈秋与陈辟、或者说整个陈氏都已经习惯了天子翻脸不认人,甚至暗中埋下几个陷阱的事情了,所以并不因为这个而感到伤心和愤懑。

  长乐宫

  刘启在听完绣衣使者所转述的“陈辟”的愤怒之言后,也是微微的叹了口气。

  “陈辟这个小子,看来是真的不想进入朝堂之中,玩弄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啊。”

  下方站着的绣衣使者有些不理解,但却低着头听着。

  而刘启则是站了起来,来回的走动着,长乐宫中的烛火伴随着他脚步带起来的风儿忽闪忽闪着,像是天上璀璨的星辰一样。

  片刻后,刘启看着远处,再次叹了口气:“罢了,不愿意便不愿意吧,有陈秋在,也已经可以了。”

  “陈氏不能倒,但是却绝对不能势力太强大啊。”

  陈氏不能倒的原因很简单,因为陈氏太庞大了,即便是天子要弄倒陈氏都要小心翼翼,否则一个不然自己先没了。

  而这么庞大的陈氏也可以制衡诸侯王。

  不能太强大的原因便很简单了。

  因为这天下姓刘!

  朝会

  朝堂上依旧是那个样子,但今日的朝堂似乎有所不一样了。

  因为大部分陈氏的“子弟”“门生”们都没有像是往常一样迅速站队,这部分官吏平日里也不是多么喜欢晁错与陈拓,今日陈氏真正的正统来了,他们便是要站在正统身边了。

  晁错与陈拓的争论依旧在继续,而今日则是有了些许意外。

  “陛下——吴王使臣到。”

  吴王使臣!

  陈秋微微回过头,看了一眼稳固的坐在一旁的晁错,心中叹了口气。

  真的被自己的弟弟猜中了,晁错果然是用了一些办法,让吴王使者在今日他们上朝的时候进行挑衅,这样一来,他们兄弟两个年轻人或许会因为愤怒和冲动而站在他的身边。

  陈秋低下眉头,事实上,他和晁错的关系还不错,当年晁错在他父亲膝下学习的时候,他还曾经与之同行过一段时间。

  谁知道今日竟然冲成了这般模样?

  当然了,世界上的事情都容易产生变化,当年他与拓叔祖不也是一同长大,拓叔祖比他年岁大不了多少,三人一向是十分亲密,而今日为了争夺权利,拓叔祖也能够为他们下套么?

  世上事,大多如此,不能够如意。

  吴王使者上殿后,脸上神色都带着些许倨傲,这些年的吴王因为私底下“贩卖食盐”的事情而成了暴发户,盐向来是属于人无法或缺的东西。

  卖盐在古代一直是属于一个暴利的行业,甚至在后世的许多朝代,盐引已经成了许多贪官污吏发财的本钱。

  吴王使者向天子表达了吴王的敬意,但言语之中的措辞则是有许多不敬,天子坐在那里,神色十分平静,他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个使者。

  两国交战,尚且不斩来使。

  更何况如今这种情形呢?

  当使者退下之后,整个安静的朝堂瞬间就吵闹了起来,所有人都在义愤填膺,他们都对吴王使者的态度表示了不满,并且开始赞同晁错所说的“削藩之举”。

  这恰恰是晁错想要的东西,他瞬间有些自得了。

  而陈拓坐在原处,一动不动,这并不是他不知道什么,反而是陈拓十分有自信,他知道自己是丞相,没有自己的同意,即便是天子也无法真正的开始“削藩”。

  这是属于陈氏丞相的底气。

  许久的沉默之后,刘启开口了,但他却并不是询问晁错以及陈拓中的任何一个人,而是看向了陈秋,而后语气中带着深深的疲惫。

  “安国君对此,有何看法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lggi.com。第二书包手机版:https://m.alggi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